Monday, August 15, 2011

[書]《銀河鐵衛》

ISBN:666-360-945-9
中圖分類號:857.83 6322
出版者:國家出版社;印刷所:嘉信印刷廠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局版臺業字第0632號;民國69年8月出版
國家科幻叢書 1
作者:不詳

內容故事分「銀河鐵衛」、「龍族」兩篇

銀河鐵衛:

「我是主角我最強」,故事講完了。

主角原本是個身體有殘缺的畫家,有藝術天份,但認為其他人都不懂他的理念,有點孤僻,不願與他人往來,有一天,高等外星人出現在地球上,說有另外一群壞蛋外星人要進攻地球所在的銀河系,雖然地球是個未開發的蠻荒國家,還是要意思意思派個人過去幫忙打仗才有團結精神(其實只要在旁邊看就好),主角剛好就是地球上唯一有潛力的人,於是高等外星人幫忙把殘疾治好,讓他吸收地球人元氣三天(有點像七龍珠的元氣玉需要集氣,吸收他人的精神力量,充飽電才能操縱外星人的太空船和武器),接著帶到銀河系的邊緣,把主角跟同銀河系內較落後的星球代表丟在一艘小船上自生自滅,宅心仁厚的主角將原本彼此不服的船員團結在一起,共同練習操作太空船與武器;敵人進攻時,高等外星人的電腦判斷打起來會輸,為了保命避免無謂犧牲,所有的船艦連一炮都沒發就轉頭閃人,只剩主角一行人開著小太空船面對漫天蓋地的敵人,主角為了保護心愛的地球,照樣鼓起勇氣衝進敵陣大開殺戒,當其他船員精疲力竭,無力再戰之時,突然由主角體內湧出一股力量傳給船上所有人,又再支撐了一陣,眼看力量即將耗盡之際,突然高等外星人的重炮戰艦回頭加入戰場,同心協力之下將敵人殲滅大半,趕出銀河系;主角一行人接受表揚時,高等外星人才說「原本電腦判斷這場戰鬥沒有勝算,沒想到你們有那麼強的力量,支撐了那麼久,後來電腦又判斷這場戰鬥打得贏,我們才會回頭再戰」;當主角日後與戰友相聚還提到高等外星人必會被他們這些落後星球所取代,因為高等外星人修改過自身基因,所以沒有情緒起伏,也因此失去了進化的能力,反而是他們這些容易被情緒影響的種族能持續進化,最終取而代之。

故事看完讓我想起「天元突破」,靠著熱血能打倒一切,在那個年代能寫出這種熱血漫畫的劇情也算厲害,只是回想起來會覺得沒啥內容,倒是外星人難道不會分析這些幫助打勝仗的種族,進而使自己更強大嗎?

龍族:

在一個湖中,住著三隻水怪,一名探險家為了查明真相下湖調查,卻因水怪將設備破壞而無法回到船上,即將喪命之際被水怪救起,在湖邊洞穴內過了一夜,雖然無法以言語溝通,還是透過動作了解彼此並無惡意,最後探險家回到船上後決定不再繼續調查,有點普通,只是這篇故事是由從水怪的角度描述這段過程,另外多了許多水怪的內心戲和設定,看起來更悶,尤其把水怪主角翻成龍女,怎樣看都不順眼,最神奇的就是下面這段本書一開始的介紹:

關於這本書:
「龍族」是敘述龍族,一家四口回歸海洋的故事。對於龍女內心的掙扎有刻劃入微的描述,她為了延續龍族僅存的命脈,不敢觸犯各種古老的傳說和禁忌,但又極其渴望與人類接近,在偶然的機會下,救了一名潛水人,為了避免暴露龍族的行蹤,不得不舉家遷徙,經由陸路回到一望無垠的海洋中。

最後兩句很有問題,故事結尾水怪並沒有離開湖泊,只是在心中決定要離開,根本沒有描述到遷徙過程,更何況設定還有提到附近人來人往,光是探出湖面就很容易被發現,就憑幾句水怪的想法就寫成這樣實在有點過份,照這種寫法,我大概會變成拋棄無數少女的花心大蘿蔔……

這本小說前半段的「銀河鐵衛」其實真的不錯,只是後面的「龍族」實在太悶太無聊,一次看完會想把這本書摔到旁邊,不知道把這兩篇故事擺在一起的編輯腦袋裡在想些什麼?

Wednesday, August 3, 2011

[書]《滾石家族遊太空》

ISBN:957-621-776-8
作者 海萊因 (Robert A. Heinlein)

劇情上算是普普通通,沒有令人特別驚豔,不過倒是第一次感到宇宙的深邃與恐怖,不管是剛開始在太空中修理腳踏車,將身體固定在太空船上的描述,或是石奶奶最後在小行星帶迷路,讀起來眼前似乎就出現了不見盡頭的黑暗,彷彿會將人吸進去,沒有溫度也沒有感情,聽不見聲音也看不到人影,在其中漂流是真正的孤獨。

在星際旅程途中,人類還是無法避開疾病的侵擾,當麻疹流行起來,整艘商用太空船因此癱瘓,連船醫都被感染而需要石媽媽伸出援手,人體是如此的脆弱,讓我不禁懷念起克拉克太空漫遊系列中已擺脫身驅的外星人,或是艾西末夫《 The Last Question 》中人類不斷的進化,最終只剩心智在宇宙中翱遊,或許離開肉身限制能得到另一種自由。

到達火星前要把之前丟棄的腳踏車撿回來的相對運動、太空船不同軌道與燃料消耗的解釋大概只有在硬科幻小說裡會描寫;混亂的小行星帶場景彷彿在銀河鐵道 999 裡見過,有點合理卻又有點不願相信,印象中的太空應該充滿紀律與整潔秩序,而不是難以想像的危險與不公平的剝削;強悍的石奶奶給我的第一個聯想就是《天空之城》裡的空賊歐巴桑,還是月球開國元老,不知道這設定是不是承接《怒月》?無限繁殖的扁貓也很有趣,孤獨的小行星帶礦工為了這些小動物而瘋狂,不知道海萊茵是不是貓奴,才會想到描寫這橋段? XD

前幾天晚上趁著難得停雨,騎腳踏車出去晃晃,偶然抬頭看見滿天星辰,過去因為光害,已許久未曾看見那麼多星星,剛好下雨將空氣洗淨才有此機緣,只是看久了不禁有些感嘆,2001 已過去十年,科幻三巨頭均已離世,人類還是被束縛在地球上,太空梭也走入歷史,不勝唏噓。

影片:

Saturday, June 18, 2011

[書]《異星遊》

ISBN:666-360-947-5
中圖分類號:857.83 6322
出版者:國家出版社;印刷所:華成印刷廠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局版臺業字第0632號
國家科幻叢書 13
作者:海萊因 (Robert A. Heinlein)

這或許是我看過的第一本海萊因作品,高中的時候在鄉立圖書館借了一本天下文化出版的《4=71》,是館內少數幾本科幻小說之一,那個時候沒像現在這麼挑食,圖書館裡有什麼書就看,也不知道去二手書店挖寶,直到大學時代因為愛西莫夫的《我,機器人》和《正子人》翻拍的電影去找小說,也因而對科幻小說的領域有了興趣;甚至在理科通識課下課的時候跑去問老師如果有比光速更快的速度被量測到的話,會有什麼改變?也才知道已經有科學家做過實驗,速度愈快時間真的會過的比較慢。

剛開始看了十幾頁,愈看愈覺得熟悉,還以為《4=71》是某個大膽的作家抄襲海萊茵作品,上網查才發現是譯名不同,但是天下文化的譯本看起來比較通順;但有一點讓我很想罵髒話-王凱竹翻譯的《異星遊》改了故事結局,我還特地去看維基百科上的介紹確認是不是記錯了,看 ptt 上討論還有好幾本的作者誤植,或根本沒有附上作者姓名與英文書名,或許把這系列小說當成譯者的二次創作比較保險。

看故事前半段發現有些對話與情節讓我挺有感觸,可是記憶中卻沒有一點印象,只記得史提舅離開的情景,後來再看到這段,才發現原因-劇情急轉直下,前面的鋪陳似乎就只為了凸顯後半段劇情的無奈與哀傷,在船上短短四年,地球上的親人幾乎都已辭世,與社會脫節,跟地球聯絡後,才發現他們過去幾個月所做的犧牲,其實並沒有必要,最新的技術讓他們四年的成果顯得可笑(但也是因為這個計劃才有新技術的誕生),回到地球後並沒有得到眾人的歡呼,而是被冷落在一旁;而烏哈特船長因為代理船長一職而被人仇視,沒有朋友,專長已失去意義,只能落寞的站在一旁看他人道別,之前的我也是無法融入人群(現在也好不到那去),心有慼慼焉。

這本書最大的敗筆就是亂改結局,收的莫名其妙,如果是因為作者而看這本書的人大概會很失望,還是天下文化出的版本比較好,儘管如此,還是從中列出看了很有感覺的幾段話,不知道天下文化的版本是怎麼翻的?

P.94
學習並不是成就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一種成就

P.101
我們升空已經兩個星期,在柏欽即將動手術的前一天,我坐在房間裏,無法確定是應該到通信組去提供一些特別服務,像清理廢紙簍或為檔案為縮攝影之類,或是只坐在這裏,等別人來叫我
我決定還是接受後者,因為忽然記起史提舅「絕對不要自動自發」的忠告

P.107
「長官?我以為我們是在發現行星之後,負責向地球報告的人。」
「哦,那個……嗯,也沒錯,不過這件事更重要。現在人口已經太多,為什麼還要鼓勵開發新殖民地呢?一個數學家可以在瞬間把人口問題解決——把每個人都殺掉。」
歐先生沒抬頭就說道:「我很喜歡你一點,組長,你有一顆很溫暖的心。」

P.130
我正要抗議,但他又自顧自地說下去。「你聽我說。你為什麼那樣確定我錯了呢?答案是因為打從你一生下來,大家就告訴你『你愛他』。同胞兄弟姊妹必定相親相愛,這是我們聞名的基礎。在一個人小時候告訴他什麼事,而且多說上幾遍,他通常會信之不移。其實相信兄弟姊妹會相親相愛也沒什麼不好,因為他們比外人有更多的機會和原因彼此憎恨。」
……
「假定他是個不相干的人,在對你做了這些事之後,你還會喜歡他嗎?或是你會恨他?」
……
「也許你是真的,也許你的話裏沒一個字是真的,由於你置身在內,根本無法看清楚什麼事公平。不過真正重點在於你對此事的感覺方式……你絕不會喜歡這個人——但由於他是你孿生兄弟,情況就完全不同,所以你『必須』愛他。這兩個想法根本上互相衝突,所以你內心一直覺得不安,除非你能夠判斷出那一個是假的,並且把它摒到腦後。這一點就完全在於你自己。」
……
「在另一方面,如果你能想通一點:你沒有任何必要去愛他或喜歡他,那就他目前的樣子而言,你反而會喜歡他一點。」

P.137
「臉別拉的這麼長!心理衛生就是一種矯正過程,它矯正可矯正的東西,並且去適應不可避免的東西。你現在有三個選擇。」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選擇。」
「三個。你可以像陀螺一樣繼續下去,直到你心智建立起一種幻想,並且能為潛意識接受……這是一種精神病式的適應,也就是你所說的『瘋狂』。要不然你可以像目前這樣一直混下去,但是很不快樂,對你自己和船上的同伴來說都像個廢物……而且一直無法避開失去平衡的可能性。否則你可以挖掘自己的心靈,儘量去認識它,找出它真正想要什麼,告訴他有哪些事辦不到以及辦不到的原因,然後以一切可能的事為基礎,好好跟它商量,取得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如果你有勇氣和判斷力,就會選擇最後一種,那不是件容易的事。」

P.235
但我也體會出紙條的含義……
叛變!
那是太空中最醜惡的字眼,任何慘劇都比它好些。
史提舅很早以前就告訴過我們——柏欽和我,那時候我們都還是小孩子。他說:「即使船長明明是錯的時候,他也可以說他對。」很多年之後我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你必須在船上生活一段時間才會知道這句話的真實性。直到我讀過這張煽動性紙條之後,我才算徹底瞭解史提舅那句話的真實意義,並且覺察出有人再三考慮向船長的權威挑釁……我正是那股阻抗力量的象徵。
一艘船不光只是一個小世界而已,他更像一個人體。在其中你沒法講民主,無論船長的態度有多和悅民主,但骨子裏沒有一點民主之意。在你緊急的時候,你沒法叫手、腳、胃、腸去投票,看看大多數的意見是什麼。你絕不會這樣做!一切由你腦子決定,整個軀體只去執行而已。
一艘太空船無時無刻不像那個樣子,因為有其必要性。史提舅話中的含義是說船長「最好能對」,否則也最好祈禱他對,即使你並不同意他的看法……因為就算你對而他錯,還是救不了這艘船。
不過船並不是人體,因為它集合一群人共同工作,必須犧牲某個程度的小我,那不是件容易事——至少對我說是如此。使大家團結在一起的是一種很抽象的東西,姑稱為「士氣」,那種東西你很少會去注意它,除非它已經喪失掉。

P253.
事實上除了莫叔叔之外,其他人都沒有家屬來迎接,所見到的只有長程基金會的代表,經過七十一年之後,大家已經沒有親戚了。不過我最為烏哈特船長感到難過。當我們正等候通譯人員接受檢疫時,我看見他孤零零地站在一邊。其他人都不孤單,大家都忙著彼此道別。但他沒有任何朋友——我猜想他缺乏勇氣在船上結交朋友,儘管當時他正等候變成船長。
他看起來鬱鬱寡歡,非常孤單,於是我走過去伸出手:「再見了,船長。和你一起共事是我最大的榮幸……也感到非常愉快。」最後這句話並不是謊言,完全出自肺腑。
他的確非常驚訝,然後臉上浮出笑容。我真擔心他的臉會裂開,因為他平常沒有笑的習慣。他緊握住我的手說道:「我也感到非常愉快,巴德滿,我衷心祝福你永遠好運。呃……你有什麼打算嗎?」
他的態度非常真摯,我突然發現他很想找人談談話。「我還沒有什麼具體的計劃,船長。當然要先回家一趟,然後大概就回學校去。我想上大學,不過我猜想還要一段時間去跟上這個時代。這裏的改變實在太大。」
「不錯,這改變實在太大了,」他莊重地說道。「我們都得設法去適應。」
「哦,你有什麼計劃,船長?」
「什麼計劃也沒有。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
他說的非常簡單,但完全是事實。我知道那是真話,不由得生出憐憫之心。他是位火箭船船長,在過去是樁非常專門的工作……但是現在已經沒有火箭船了。這就像哥倫布在完成探險的狀舉之後回到故土,發現帆船已被蒸氣輪船取代,他還會再出海嗎?他也許連艦橋在哪裏都找不到,就算到了那兒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烏哈特船長已不再有可資利用之處,他是時代錯誤所造成的結果。充其量以盛宴歌功頌德一番,然後就從此再見了。